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诗词 > 正文

孟子全文及译文赏析(孟子全文及译文注解)

作者:admin日期:2024-03-12 16:25:19浏览:8分类:诗词

《孟子·公孙丑上·论浩然之气二章》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1、出自《公孙丑上·第二章》,选自战国孟子的《孟子》。节选原文: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 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2、第六章)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3、译文 该做官就做官,该辞官就辞官,该任职长一些就任职长一些,该赶快辞职就赶快辞职,这是孔子的处世方法。原文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

4、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5、〔注释〕 公孙丑:战国时齐人,孟子弟子,有政事之才。 夫子:敬称,先生、老师。 加:“加”与“居”古代相通,担任。 得行道:能够实现您的抱负。 霸王:指霸业、王业。 异:惊异、诧异。不异:不足为怪。

6、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孟子尽心上原文和翻译注释

[1]弗:不。 【译文】 孟子说:“君子对待外物,爱惜它却不施行仁政;君子对于百姓,施行仁政却不亲爱他。

孟子曰:“尽其心[1]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2]寿不贰,修身以俟之[3],所以立命也。

孟子尽心上原文和翻译注释 原文;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意思是: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出处:春秋战国时期孟子的《孟子·尽心上》。原文: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孟子》尽心上 七 【原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1],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2]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译文】孟子说:“做一件事不明白为什么要做,习惯了不想想为什么习惯,一辈子随波逐流不知去向何方,这样的人是平庸的人。”【原文】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①耻,无耻矣。”【注释】①之:至。

孟子自暴自弃原文及翻译赏析

孟子曰:“自暴1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2。言非3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

孟子说:“对于自己糟蹋自己的人,不可能跟他有言语交流;对于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跟他有所作为。说话诋毁礼义,叫做自己糟蹋自己;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做到始终不离开仁道、遵循道义,叫做自己抛弃自己。

《孟子·梁惠王上·论仁者无敌五章》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第三章)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 ⑥,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孟子首先到梁(今开封)谒见梁惠王,向梁惠王游说,在此并见到梁惠王的儿子,也就是梁襄王。孟子与梁襄王的应对,既鲜明地表明了他的观点,又表现出他高超的谈话艺术。本文特点 善辩 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告子上(节选)·《孟子》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告子曰:“生之谓性。”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

” 孟子说:“至于说到人的(天生的)情性,那是可以认为是善的,这就是我说的天性善良。至于有人变得不善,不是天性的过错。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

孟子告子上原文及翻译内容如下:原文: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诗》曰:‘天生 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9)。’孔子曰:‘为此诗者, 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注释】①公都子:孟子的学生。②象:舜的异母弟,品行不善。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五节 作者:周.孟子 译析:石宏博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