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诗词 > 正文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解释(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解释第二十二章)

作者:admin日期:2023-12-25 05:20:06浏览:18分类:诗词

道德经1到81章原文及译文

1、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2、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它不自贪自益其生,所以能长生。同理,圣人把自己置于最后,他反而在前;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长存。这不正是由于他无私,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吗?【第八章】上善若水。

3、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4、道德经全文共有81章。举例第一章全文及译文 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5、道德经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德经·第八十一章 作者:李耳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三十二章原文译文和注释

1、道经·第三十二章 作者:李耳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2、道德经三十二章注释如下:莫:没有谁。臣:使之服从。宾:服从。道德经三十二章译文如下:“道”始终都是无名而质朴的状态。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

3、三十二章,道常无名。三十七章,镇之以无名之朴。四十一章,道隐无名)。

4、有时把道叫做‘无名’(一章,“无名,天下之始”。三十二章,“道常无名”。三十七章,“……镇之以无名之朴”。四十一章,“道隐无名”)。从这些例子可以证明老子书中的道,实在是混然一体‘无’名或‘朴’。

5、道德经第三十二章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6、《道德经》第32章译文: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无华的,虽然微小,天下却没有谁能使它臣服。侯王如果能坚守住它,万物将会自动归附。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民不需要命令就会自动平均分配。

道德经原文及译文讲解

1、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

3、道德经原文及译文讲解如下:第一章 道可道(可以语言交流的道),非常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名可名(可以明确定义的名),非常名(非真正意义上的名)。

4、《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5、道德经二十章原文译文和注释如下:道德经 作者:李耳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罔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道德经原文和译文

1、【翻译】: 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2、道德经全文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其原文和翻译如下: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4、道德经原文和解释如下: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