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诗词 > 正文

安定城楼李商隐赏析(安定城楼诗歌鉴赏)

作者:admin日期:2024-03-12 16:40:18浏览:11分类:诗词

《安定城楼·李商隐》原文与赏析

1、诗中主要抒写了诗人自己建功立业的志趣、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无端受谗的愤慨。它是晚唐时期年轻士子在朋党争斗中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的真实写照。首联扣题,写登楼所见。颔联以古人自况。

2、李商隐《安定城楼》原作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宛雏竟未休。

3、纵目远眺,看到朝政的混乱,腐败势力的横行,有理想和才干的人无从施展自己的抱负,心中不禁生起了哀国忧时和自伤身世的无穷感触,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题为《安定城楼》的七律。

4、赏析:《安定城楼》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此诗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

5、《安定城楼》 唐代: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

1、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抒露作者志趣和抱负。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垂泪 一作:垂涕)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2、《安定城楼》 此诗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3、《安定城楼》 唐代: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4、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时诗人年二十六。安定城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当时是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治所。

5、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唐代·李商隐《安定城楼》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6、安定城楼 唐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颈联欲回天地入扁舟一句,在诗中,有何作用?

1、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援引自战国时代范蠡辅佐越王勾践雪耻,成功攻灭吴国,事成之后,范蠡心知肚明越王勾践只能同患难、不能共富贵,“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列传》),从此退出政治圈。

2、这两句是说:我始终向往将来成就一 番回转天地的事业后,带着满头白发,乘一只小船归隐江湖。永忆:长想,始终 向往。江湖:与朝廷相对,指渔樵之隐。回天地:旋转乾坤,指在政治上做一番 大事业。

3、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李商隐的七律中,这首诗写得较有气魄,表现了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

《安定城楼》(李商隐)全诗翻译赏析

1、赏析 首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按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见《太平广记》),汀洲殆指其地。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

2、《安定城楼》译文 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

3、另外,此诗用典手法也多有变化,贾谊、王粲典是明用,好在准确深沉;范蠡典是隐用,好在有意无意之间;出于《庄子》的典是活用,好在灵巧而流转。

4、李商隐的这首《安定城楼》却又是别具一格的登临远眺的佳作。一上高楼,百感丛生。忧虑以外,还有愤慨;同情古人以外,还有对理想的向往。这首诗的感情和它的表达方式,比起一般以登临为题材的诗来,似乎更为多样。

如何赏析李商隐的《安定城楼》这首诗?

1、这首诗就是在应试落选后重回泾州时所作。 传说,王安石晚年非常喜欢李商隐的诗,以为唐人学杜甫最成功的,只有李商隐一人。王安石每一次诵读“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时,就说就算是杜甫也无法超过这句诗。

2、安定城楼 唐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3、首先从结构上看,这首《安定城楼》先写景,在叙事,继而抒情,发出感慨。可以说,层次十分鲜明。有条不紊。李商隐的诗,可以用“隐秀”两个字形容,因此,在读他的诗时,往往带着复杂的多义性与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