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诗词 > 正文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及注释)

作者:admin日期:2024-01-21 18:05:17浏览:15分类:诗词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1、【赏析】《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大历元年流落夔州时写的一组怀古诗,这是第三首,诗人借悼念昭君的不幸来抒写自己的怀抱。“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2、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杜甫(唐)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注释: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3、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诗三首中咏怀古迹起句赴“赴”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妙处...

1、“赴”字表现出了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2、拟人: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赴: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 有变幻之姿。 烘托。

3、“群山万壑赴荆门”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 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拟人 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 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

咏怀古迹其三主旨

《咏怀古迹·其三》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爱国之情。诗人借王昭君的事迹,不仅赞颂了昭君虽然身死却仍要回归故乡的爱国精神,也寄托诗人的身世家国之情。

作者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是‘怨恨’。‘怨恨’是全诗的诗眼,它既表达了昭君的怨恨,又表达了作者的怨恨。昭君怨遭受冷落、远嫁异邦、远葬他乡,也有对故乡思念的幽怨。杜甫怨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看重。两者都有怨恨统治者的意思。

昭君之怨,主要是一个远嫁女子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杜甫当时身处异地、远离故乡的处境和昭君相似,从诗题《咏怀古迹》可知,诗人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

1、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

2、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译文:群山万壑奔赴荆门而去,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离别汉宫直通向塞外沙漠,只留一座孤坟对着黄昏。只依画图哪里能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的魂魄归来。

3、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 咏怀古迹·其三译文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4、咏怀古迹(其三)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 文 ]群山万壑都奔赴荆门,一直到生长明妃的地方。

5、赏析:《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