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诗词 > 正文

围魏救赵(围魏救赵是哪个战役)

作者:admin日期:2024-01-19 14:50:09浏览:16分类:诗词

“围魏救赵”是怎么来的?齐国真的是为了救赵国吗?

1、按照段干纶的计谋,齐国应该出兵救援赵国,只是这个救的方式相当讲究,要等到魏国和赵国两败俱伤之后,齐国再出场,趁魏军疲惫之际一举取胜,如此一来,便可以使赵国被攻破还能够削弱魏国。

2、齐国围魏救赵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军事策略:围魏救赵是一种经典的军事策略,它利用对手的弱点,通过攻击对手的侧面或后方来迫使其撤退或失去战斗力。

3、“围魏救赵”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4、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

5、公元前353年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前因 魏国攻赵:公元前354年,魏以大将庞璜为主将,开始围攻赵首都邯郸。公元前353年,齐国为了支援被魏国攻击的赵国,积极攻击魏国。

围魏救赵的意思

1、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2、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围魏救赵是什么意思 攻其所必救,调动消灭敌军,同时解除被敌军围困的友军危难。出自孙膑与庞涓的故事。

3、【成语】: 围魏救赵 【拼音】: 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4、围魏救赵,汉语成语,原指战国时期齐国用围攻魏国国都大梁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邯的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5、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书写技巧:魏,不能写作“味”。

6、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围魏救赵的原文文言文

“围魏救赵”是第一套胜战计中的第二计。原文: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围魏救赵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如下:原文: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zī)①车中,坐为计谋。

《三十六计》胜战计·围魏救赵 原文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军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又十三年后,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围魏救赵是36计的哪一计。

“围魏救赵”属于三十六计的第二计,胜战计。

“围魏救赵”属于三十六计的胜战计。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举报| 评论(3) 23 16 安静爱你宝宝 采纳率:76% 擅长: 语言学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其他回答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围魏救赵”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典故,它是指在战争中,当自己无法直接攻击敌人时,可以采取包围敌人的策略,以迫使敌人分兵应对,从而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完璧归赵、?

1、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完璧归赵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

2、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 生命力。 纸上谈兵 出处: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3、卧薪尝胆,周游列国,围魏救赵,纸上谈兵,不学无术,完璧归赵的历史人物分别是勾践,孔子,孙膑,赵括,霍光,蔺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