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诗词 > 正文

虚极静笃和光同尘(虚极静笃 和光同尘 盛极而衰 否极泰来)

作者:admin日期:2023-12-16 15:30:08浏览:20分类:诗词

《道德经》|以极清虚、安静的状态去感应世界的本质,开启智慧

1、老子第一句重点要说的就是两个字“虚”“静”,“虚”常和清虚连起来,清虚就是没有杂质,清澈透亮。“静”就是安静,身静,心亦静。 而老子对“虚静”要求更为严格,要做到极点,“虚极与静笃”,这是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

2、“躁胜寒,静胜热,知清静以为天下正。”“躁”和“静”是可以主动去做的行为,“寒”和“热”是外界的环境对自身的影响。

3、保持清静的生命状态,要在无为而任自然,亦即寡欲而不妄为,身处尘世而不染不著,心以应物而不滞不留,性体圆明,湛然清澈,处于万物之中,与天地浑然一体,民之所乐则乐,民之所忧则忧,顺物而自然,和光同尘。

4、记得之前有人说:“虚静”的审美心态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老子认为主体必须要有“致虚极,守静笃”的心理状态,使自己忘掉周围的一切,也忘掉自身存在,这样就可以与万物同化,可以完全顺应自然规律。

5、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匮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我想我们都应该从老子《道德经》里面找到自己的人生准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持静心是安身之本。

6、总之,道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所以老子提出了方法论“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意思是说,常保持虚无的状态,是意图看清世界的本质;常保持实有的状态,是意图明见事物的表象。

致虚极守静笃全文翻译

译文: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

这句话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第十六章,意思是要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的清静达到极致。在万物的生长中观察循环往复的规律。

这首先就说道了,致虚极,守静笃,意思就是要做到心如明镜照应万物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外物所着染,而清楚的洞察万物的生发变化。

宁静致远,虚极静笃是什么意思

宁静致远,虚极静笃的意思是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为的是万事万物并行发生时,我用这种心态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

宁静致远,虚极静笃的意思是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为的是万事万物并行发生时,我用这种心态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宁静致远出处诸葛亮的。

静笃的解释清静无欲。 《老子》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云笈七签》 卷九:“衣麤而浄在素洁也,居陋而隐守静笃也。

虚极静笃是什么意思

1、“虚极”意为使心灵保持虚静,“虚”又有谦虚的含义,形容淡泊名利,不骄不躁。“静笃”意为使心灵保持宁静,不受外界干扰,专心致志。这句话告诉人们,要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态,不受杂念干扰,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2、这是一种修定的功夫,也是虚静到极点的比喻。致虚者,天之道也。守静者,地之道也。天之道若不致虚,以至于达到至极,则万物之气质不实 。地之道若不守静,以至于至笃至实,则万物的生机便不会发生。

3、宁静致远,虚极静笃的意思是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为的是万事万物并行发生时,我用这种心态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